7月31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水乡客厅——方厅水院跨域步行桥全面合龙,标志着沪苏浙交界处慢行系统跨域贯通。这是继上海、江苏的两座场馆结构封顶后又一关键建设节点,意味着沪苏浙交界处慢行系统跨域贯通,一刻钟跨越沪苏浙指日可待。
方厅水院是示范区的核心项目,坐落于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交界处,一院跨沪苏浙三地、是全国首个地跨三个省级行政区的建筑工程,采用四合院形制,在四角分别设置了沪苏浙皖的主题展示空间,于2023年5月开工建设。据介绍,方厅水院项目共有东、西、北三座跨域步行桥和5栋主体建筑。四角分别设置沪、苏、浙、皖4座主题展示场馆,在太浦河南岸以长三角原点为中心沿中轴线设置会议中心(主会馆),并与4座主题展示场馆通过3座步行桥相连,建成后可实现“一刻钟走完沪苏浙,一天逛完沪苏浙皖”。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0.4万平方米。
方厅水院建筑设计理念“一点一心”寓意长三角一体发展,观江南意象。室内设计的核心理念聚焦“中国故事,江南表达”。中国故事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江南地区的小桥、流水、人家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是中国传统天人合一价值观的集中体现。项目通过对江南粉墙黛瓦、宅院四合等设计元素的提炼,结合建筑空间形态,用现代化的设计手法营造出简约、典雅的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意境空间。四个地方馆的设计从江南钟灵毓秀的人文精神、山水美景中汲取灵感,结合水乡特色,演化四地美景,从四个不同的侧面反映江南的秀美,进一步展现了江南文化蕴含的奋发、卓越、睿智、谦和的人文底蕴。
在建筑形态方面,“方厅水院”采用四合院形制,寓意长三角三省一市向心汇聚、一体发展。外形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力求寻找最佳的平衡点,在“刚”与“柔”之间寻求一种兼备,暗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城水共生、活力共襄、区域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建筑风貌方面,“方厅水院”以江南水乡粉墙黛瓦为色调,立面采用白色石材、深灰色铝板及木纹铝板材质,用现代手法重新演绎传统建筑韵味,建筑形象典雅不失灵动。在景观设计方面,“方厅水院”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将传统文化与自然肌理结合,区域内的景观系统将南北向的礼仪轴线和滨水活动结合,诠释了古典与现代、刚劲与柔美的现代景观园林。在绿色低碳方面,“方厅水院”推动绿色建造,综合利用建筑外围护、水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高效机房、BIPV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智能微电网系统、数字能源智控平台等技术。外墙采用特殊材料达到保温隔热的效果,减少能源损耗;用光伏、水源热泵代替传统能源,清洁能源设备发电可满足整个场馆需求。同时还采用了超低能耗建筑本体、新一代“光储直柔”等技术,并与基于数字孪生的“零碳建筑”智慧能源环境管控平台系统、建筑微电网等创新技术融合。在运行期间实现年度二氧化碳近零排放,致力于打造“近零碳水乡客厅”。在载体功能方面,“方厅水院”通过搭建长三角一体化交流对接平台来集中展销沪苏浙皖优势产品、特色商品、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提供会议会展、创新交流、文化体验、跨域慢性交通及相关配套服务功能,来集中展示一体化发展成就和江南水乡文化,促进长三角地区文化交流与创新发展。
此次合龙的东桥、西桥主跨桥宽19.8米,边跨桥宽13.8米,总长约270米。方厅水院跨域步行桥在合龙过程中,通过BIM模型三维分析、施工全程实践模拟、智能液压同步控制等多种技术手段,最大程度保证了桥梁合龙施工的精度和效率,为涉及多个坐标系、高程系统的跨省域项目提供了难得的工程经验。在整个桥梁的装饰设计中应用了可再生材料,桥梁屋面采用BIPV建筑光伏一体化-可再生能源系统,从材料选择到生产环节,以及后期使用过程贯穿了低碳绿色的环保理念。三座桥体全部采用钢结构焊接工艺,大大增强了桥体的稳定性、耐久性和安全性,方厅水院跨域步行桥也成为全国首例同时采用中国建筑传统斗拱形式和全钢结构焊接工艺的桥梁。
随着西桥连廊的最后一块钢架组件衔接完成,水乡客厅方厅水院的三座跨域步行桥全部实现合龙,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在这里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地未来可通过方厅水院实现慢行全面贯通,15分钟跨越沪苏浙指日可待。同时,方厅水院项目建设也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预计今年10月份,位于上海、江苏的两座场馆以及三座跨域步行桥将完成施工,位于浙江区域的三座场馆也将实现结构封顶。明年年中,方厅水院项目将整体完工。届时国内首座跨两省一市的重大功能建筑将全新亮相,市民游客将在这里获得一刻钟跨越沪苏浙的特殊体验。方厅水院建成后,将承载跨域人文交流、重要会议、专业会展等功能,成为世界级湖区的标志节点、长三角综合展示窗口和水乡客厅的核心功能载体,集中示范城水共生、活力共襄、区域共享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水乡客厅公共交流空间。
据介绍,依照传统流程,方厅水院这样的项目需要按省界一拆为三,再由三地分别按各自流程进行审批,即针对一个审批事项,要准备三套材料,跑三个窗口,盖三个章。得益于制度创新,水乡客厅审批建设采用由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和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委托上海市青浦区审批的模式,再由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新发展建设有限公司作为主体进行建设,实现了“一张蓝图管全域”“一个主体管实施”“一套标准管品质”,大大提升了项目的建设进度和质量。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卢刚告诉记者:“步行桥合龙是方厅水院重要的建设节点,目前方厅水院五馆三桥中两馆三桥主体结构已全面完成。实现了跨域一体,通过三座步行桥,将青浦、吴江、嘉善三地的慢行系统连为一体,一刻钟跨越沪苏浙指日可待。步行桥在建筑设计中吸取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营造法式,融入了东方美学元素,是江南水乡风貌的创新性传承。体现了生态绿色,整个桥梁从规划设计、材料选择到施工建设、后期运营,全过程贯穿了低碳绿色的环保理念。”
伴随着步行桥的启动建设,施工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比如,沪苏浙三地坐标体系及高程系统不统一、水下障碍物如何移除、水上作业如何确保安全、高效、精准?项目施工团队联合三地测量专家,利用0.5秒级全站仪、天宝测量机器人、莱卡GS18等多种高精度测量仪器辅助测量,成功解决三地坐标体系及高程系统不统一、精度不足等问题。面对施工水域水下20米*4米*3米的沉船将影响到施工的难题,派出潜水员下潜,获取水深、流速、流向、沉船位置大小等水下情况,采取水下清淤、水下切割、水下高压水枪冲刷加固等措施,最终将沉船成功分段打捞移除。同时还在太浦河上搭设约4000平方米、可满足150吨重大型机械行驶的水上作业钢平台,采用“钓鱼法”施工,有效解决了水上作业难题。项目施工团队还优化了步行桥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改用旋挖钻施工工艺,施工效率提高了200%,更有效避免了泥浆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优化了步行桥水中墩围护支撑水下焊接工艺,采用无水焊接施工,使工效提高了20%、能源消耗减少了10%,也规避了水下施工的安全风险。在场馆基坑开挖过程中,土方场地内自平衡技术的采用,既能够减少土方外运,也能够保留耕植土、最大限度实现了环境“原生态”。
东、西步行桥主跨横跨太浦河主航道,桥梁采用三跨纵横叠梁+八角窗型加强的钢框架连续体系,最大跨径为135米,叠梁为纵横钢梁构成的斗拱造型结构,斗拱长49.5米、宽19.8米、高3.75米。施工方通过开设临时人孔、活动式衬垫、嵌补孔、柱壁开槽支座隔板内嵌等多种方式,破解了大跨度斗拱式钢结构叠梁受力结构加工安装难题。桥梁钢结构吊装过程中,项目管理团队采用三维分析、施工模拟、智能液压同步控制系统等多种技术手段,结合现场施工条件采用135吨~650吨履带吊、150吨及600吨浮吊、2800吨液压千斤顶模组相结合的吊装方式,安全高效地完成了桥梁的全部吊装。
方厅水院是水乡客厅“一点一心、三园三区、三道多村”空间格局中的“一点”,是一体化标志性功能场所,在水乡客厅建设中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方厅水院中,“方厅”寓意天圆地方,“水院”突出江南特色,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华传统营城理念中的“方正形制”与江南古典园林营造中的“向心水院”两大空间基因,项目结合江南地区的小桥、流水、人家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通过对江南粉墙黛瓦、宅院四合等设计元素的提炼,结合建筑空间形态,用现代化的设计手法营造出简约、典雅的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意境空间,是中国传统天人合一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方厅水院一院跨沪苏浙三地,采用四合院形制,精妙之处在于方厅四角为4个主题展示馆,沪苏浙皖四方各为一馆,各展所长,场馆之间以步行廊桥跨水相接,让历史性同框出现在“江南庭院”之中,更寓意着长三角三省一市向心汇聚、一体发展。从空中俯瞰,建设中的方厅水院实现了两省一市交界地跨域跨河互连互通,就象第一粒纽扣,把省市的边缘缝合起来。
作为跨省域项目,方厅水院一院跨三地,采用四合院形制,在四角分别设置了沪苏浙皖的主题展示空间,寓意长三角三省一市向心汇聚、一体发展。它不仅实现地理上的缝合,更实现机制上的融合。方厅水院建成后,它将完善和丰富水乡客厅生态空间和发展空间,承载跨域人文交流、重要会议、专业会展等功能,成为世界级湖区的标志节点、长三角综合展示窗口和水乡客厅的核心功能载体,集中体现城水共生、活力共襄、区域共享的发展理念,彰显东方智慧与文化自信。也必将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和功能品质,让示范区百姓共享跨域优质的滨水公共空间,探索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从而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发展提供“心”动能。
2023年,建经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经公开竞标,成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方厅水院项目投资监理服务商。建经的“四披精神”滋养了公司的文化,涵养了员工的性情。在工作中,项目团队秉持“披肝沥胆”的精神,忠于职守,舍小家顾大家,全身心地投入到项目中。项目团队“披星戴月”,不辞辛劳,与项目相关方加强沟通与协调,确保项目从工可、设计、施工到竣工等各阶段的无缝对接和高效执行。项目团队以“披波斩浪”的勇气,不断进取,从容应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波折和变化,确保项目能够顺利推进。在项目的各个阶段,项目团队以“披荆斩棘”的决心,攻坚克难,顽强地面对挑战和困难,通过优化设计、风险控制和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寻求解决方案,努力实现项目投资控制的整体目标。在后续的工作中,公司将依托品牌、人才和资源优势,全面发挥工程法律、设计优化、投资管控及项目风险控制的全过程咨询专业特长,遵循“精益、敏捷、强韧、融合、感恩”的十字方针,以最高的专业标准和务实严谨的工作态度,为业主提供全方位、专业、精准的咨询服务,确保每一项工作的顺利完成,为打造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示范区——水乡客厅,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做出更大贡献。
长三角——上海、浙江、江苏、安徽这片35.8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三省一市地域相邻,文脉相通。这里通江达海、市场相连,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如何把一体化发展这篇文章做好?这是新时代赋予三省一市必达的使命。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五周年,水乡客厅作为沪苏浙两省一市共同打造的功能样板区,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核心中的核心、示范中的示范,也是当前示范区开发建设的重中之重。在未来,长三角将始终牢记围绕“生态优势转化新标杆”“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这一战略目标,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秉持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赢理念。面向未来,扎实推进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长三角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