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壁孤岛汇江海,笃行千里始成金。当前,我国正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数字化转型浪潮深度重塑各行业发展逻辑,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在智能建造、绿色低碳等趋势推动下加速变革。在此宏观背景下,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纵深推进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加速构建,工程造价咨询行业作为建筑业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正迎来从传统服务模式向数智化、专业化、协同化转型的重要拐点。近日,一场以“数启新程·质领未来”为主题的行业盛会——“2025苏浙造价咨询企业高质量发展交流大会”,在沉淀着千年文脉、亦焕发着时代活力的古都南京正式启幕,为行业转型探索搭建了重要平台。
此次大会由江苏省工程造价管理协会与浙江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联合主办,江苏易达捷信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协办。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理事长田国民亲临大会指导,江苏省工程建设中介服务行业协会党委书记、造价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王如三、江苏省造价管理总站站长林国峰、浙江省造价协会会长邵铭法旨演讲。
此次会议汇聚了苏浙两省的行业领军企业,以及来自山东、北京、江西、安徽、福建、上海等多省市协会的负责人、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和高层人员,众人齐聚一堂,共话行业发展,分享前沿技术与创新实践,为长三角乃至全国工程造价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主旨演讲环节,建经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黄志挺以《造价企业转型中的人才培养战略的思考与实践》为题作主题报告,结合行业现状与建经咨询二十余年的发展实践,深入剖析了转型期人才培养的痛点与破局之道,为在场嘉宾带来了一场兼具深度与实践价值的思想盛宴。
一、直指痛点:
造价咨询行业面临四大人才困境
黄志挺董事长首先直指当前造价咨询行业人才领域的核心困境。他指出,随着行业加速向数字化、专业化、协同化转型,人才供给与转型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在专业人才结构上,技术人员多局限于单一领域,“专业孤岛”现象显著,懂技术、通法律、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难以适应“复合生态”下的综合服务需求;在管理人才层面,多数管理者由技术或业务骨干晋升而来,缺乏系统的管理思维与战略视野,从“专业精英”到“卓越领导”的转型面临重重阻碍;知识管理方面,员工主动学习意识薄弱,经验难以沉淀为可复用的知识资产,行业仍未走出“经验依赖”的传统模式;而在国际化浪潮下,能适配“产品出海、品牌出海、链式出海、生态出海”的全球化人才更是凤毛麟角,成为制约行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瓶颈。
二、破局之道:
建经咨询“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战略迭代与组织支撑
作为一家从2003年起步于温岭的企业,建经咨询始终将人才视为发展的核心引擎,其成长轨迹本身就是一部人才战略迭代史:2008年总部迁入杭州,首创“投资咨询+法律服务”新模式,开启人才能力多元化培养;2011年推出“法律+咨询”一体化解决方案,倒逼专业人才跨界融合;2016年收购上海友康建筑设计院,构建“法律+咨询+设计”全链条服务体系,推动人才知识结构向“工程全周期”延伸;2018年总部迁至上海,后续并成立国内唯一“无障碍环境建设全过程咨询中心”,并与同济大学共建项目经济研究院、与上海大学联合设立“出海安全园区研究中心”,搭建起“杭州为进化引擎、上海为国际窗口、温岭为战略原点”的人才培育三角架构。
在战略迭代中,建经咨询逐步形成了“规模化、数智化、生态化、规范化、国际化、人文化”的发展路径,从“做大规模”向“做强生态”跨越,而人才培养始终与战略同频共振。通过构建“三个委员会(战略与ESG委员会、提名与薪酬委员会、审计与风险委员会)、三个中心(国际工程咨询协同创新中心、数字化全过程咨询融合中心、多样性可持续发展人文中心)、三个领导小组(融合型生产领导小组、敏捷型经营领导小组、精益型管理领导小组)”的组织架构,以“精益、敏捷、强韧、融合、感恩”十字方针为指引,为人才成长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支撑。
人才发展全景图
谈及人才培养体系,黄志挺董事长重点介绍了建经咨询的“人才发展全景图”。该体系以“建立标准与持续赋能”为核心,构建了覆盖“人才标准平台、人才发展平台、人才成长平台”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在人才标准层面,通过胜任力模型与任职资格评定明确能力坐标,依托岗位序列与职级序列规划职业路径,结合人才评价与绩效管理实现精准画像;在人才发展层面,通过领导梯队、核心梯队建设储备后备力量,借助继任计划与轮岗机制激活人才活力,以“选用育留”全流程管理实现动态优化;在人才成长层面,以“识能、使能、赋能”为逻辑,通过党建引领与文化传承凝聚共识,让人才在企业发展中实现价值共生。
分层培养矩阵
为实现“分层培养与需求导向”,建经咨询打造了特色鲜明的培养矩阵。依托“建经大学”与“建经云课堂”的“线下+线上”双平台,构建了覆盖全岗位的培训体系:管理赋能层面,开设管理训练营、导师训练营、讲师训练营等特色项目,培养“蝴蝶(摆渡人)、信天翁(轮值领军人)、红鹰(项目领导者)、蓝鲸(未来领导者)、黄鹂(管理之星)、海星(公益之星)”等不同层级的管理梯队;专业赋能层面,聚焦经营能力、技术能力、研发能力、创新能力提升,针对国际化、数字化等关键领域人才开设专项培训,同步通过新员工培训筑牢基础能力;资源整合层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与外部培训,以“建经人才盘点体系+数智化平台”实现培养效果的精准评估。
其中,“蓝鲸计划”与“红鹰计划”成为人才培养的标杆项目。以第五期蓝鲸计划与第二期红鹰计划为例,项目围绕行业前沿设置了16大核心课题——绿色低碳、城市更新、国家安全、量子科技、数智赋能、职业教育、军民融合、项目管理、生命健康、空间美学、海外投资、餐饮文化、建筑文化、应急管理、空间规划、招商引资,引导学员突破专业边界。正如“蓝鲸精神”所倡导的“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以及“开放、创新、包容、共享”的蓝鲸品格,这些项目始终秉持“用生命影响生命,用信念带动信念”的理念,让人才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实现能力跃迁。
坚守“长期主义”的内核
黄志挺董事长强调,建经咨询的人才培养始终坚守“长期主义”:建立长期利益分配的动力机制,让人才共享发展成果;体现长期价值主义的顶层设计,将人才培养纳入企业战略核心;锻造长期价值主义的核心能力,以持续学习应对行业变革;涵养坚守长期主义的战略定力,在浮躁中沉淀人才培育的耐心。这种以“专业筑基、战略导向、融合创新”为内核的培养体系,不仅支撑了建经咨询“咨询+法律+设计”一体化服务模式的落地,更让人才成长与企业战略形成双向赋能,成为企业在转型浪潮中破局的核心竞争力。
三、路径指引:
面向不同规模企业的差异化人才培养方向
针对行业普遍关注的战略转型期人才培养路径,黄志挺董事长提出了差异化的创新方向。对于大型造价咨询企业,应聚焦三大能力建设:一是着重打造全过程工程咨询能力,打破业务条线壁垒,培养能统筹项目全周期的复合型人才;二是主动开发新咨询能力,布局绿色低碳、城市更新、数智赋能等新兴领域,通过内部孵化与外部合作培育创新型人才;三是突破地域边界,深化与同行标杆企业、高校的合作,探索“中国方案+本地化适配”的国际化服务路径,针对性培养熟悉海外规则、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国际化人才。
而对于中小型造价咨询企业,黄志挺董事长认为企业转型的关键在于“做专、做深、做精”:可借助行业标杆企业的平台资源,通过持续学习与创新实践,在细分领域建立独特优势,比如专注古建筑造价咨询、新能源项目成本管控等特色赛道,以专业化人才队伍构建差异化竞争力。
此次报告既有对行业痛点的深刻洞察,又有企业实践的鲜活案例,更有面向未来的路径指引,为在场的苏浙两省行业领军企业及多省市协会代表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正如黄志挺董事长在报告结尾所强调的“学海无涯,咨询无界”,在工程造价咨询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人才培养既是破局之钥,更是长远之基——唯有以系统思维构建人才培育生态,才能让行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结语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当“数启新程・质领未来”的主题在古都南京的文脉中回响,2025苏浙造价咨询企业高质量发展交流大会不仅定格了行业转型的思考瞬间,更以建经咨询的实践为镜,照见了工程造价咨询行业破局前行的核心密码——人才。在数字化转型浪潮奔涌、长三角一体化纵深推进的时代背景下,黄志挺董事长关于人才培养战略的分享,既是一家企业二十余年发展的经验沉淀,更是对行业“向人才要动能、以人才谋未来”的深刻作答。
从剖析行业面临的专业孤岛、管理转型、知识沉淀、国际化人才短缺等核心困境,到详解建经咨询以战略迭代为引领、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框架、分层培养矩阵为支撑、长期主义为内核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再到为不同规模企业指明差异化发展路径,每一项思考与实践都紧扣行业数智化、专业化、协同化转型的时代命题。人才是行业变革的根基,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建经咨询二十余年的探索表明,唯有将人才培养置于战略核心,打破专业壁垒、激活成长动能、沉淀价值共识,才能让企业在转型浪潮中韧性生长,让行业在长三角一体化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构建中焕发新活力。
这场变革没有终点,只有持续进化的起点。当苏浙企业以“建经实践”为镜,当复合型人才在数智浪潮中破茧成蝶,行业方能以人才生态的“源头活水”,滋养长三角一体化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沃土,最终实现 “中国建造”从规模领跑向价值领航的历史性跨越!